池塘工程化養殖是通過在池塘中建設流水槽等設施,拿出總面積1-2%用于高密度集約化養殖,
用池塘98-99%的面積進行水質凈化.從而達到養殖用水周年循環利用,實現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的養殖新方式。
在集約化養殖槽中由于采用氣推、氣提等形式保證了養殖品種晝夜的高溶氧、長流水環境,
從而保障了養殖產品的高產與優質,其總產量超過工程化之前的整個池塘養殖總產量,特別是它操作管理方便、
易于實現信息化、用藥量大幅減少、飼料利用率高的特點尤為顯著;加上系統中利用尾部集污、
凈化區養種水生經濟動、植物的方法又可以增加養殖綜合效益,是水產養殖業向現代化、工程化、
智能化方向發展的新形勢,是實現優質、高產、高效的新途徑。
江陰市自2014年參加省水產三新工程《池塘工程化養殖系統研究與示范》項目建設,
有四個實施點,共建設流水槽總面積1587平方米,其中我公司2014年在30畝的養殖池塘中新建流水養殖槽5條,
建設面積420平方米,養殖凈水面340平方米,當年成功開展草魚、河豚、黃顙魚、太陽魚、等四個品種的養殖生產。
2015年6月12日,5條槽新引進“優鱸一號”66817尾,平均規格320尾/斤,平均放養量為每平方米196.5尾。
經過3個月養殖平均規格為7尾/斤,增長率45.7倍,成活率90%以上,飼料系數0.96,目前生長迅速,
計劃捕撈產量每平方米180斤,總產6.12萬斤,加上凈化區用作凈化水質的14萬只珍珠蚌等產出,
合計2015年新增效益23萬元,平均畝效益達到7600元左右。